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

1 googol

1 googol = 10100 =
1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,000
傳說這個名詞是1938年數學家愛德華·卡斯納(Edward Kasner)好奇的問他九歲的侄子米爾頓·西羅蒂(Milton Sirotta),10100 所該如何命名時,小孩子隨口發出的怪聲音。

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

數學有公設,物理的公設不清不楚

https://en.m.wikipedia.org/wiki/There_are_known_knowns

世界上只有兩個系知道自己在幹什麼?

美國前國防部長倫斯斐在國防記者會回答記者提問時,表示「有些事情是我們知道我們知道,有些事情是我們知道我們不知道,有些事情是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,有些事情是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。」

天文學家喜歡借用倫斯斐的話來描述科學家面對浩瀚宇宙的困境。

其實,沒錯,世界上只有兩個系的人知道自己在幹什麼。一個是數學系,一個是物理系。

數學人知道自己知道什麼,物理人則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。

嚴格講,數學都從公設出發,物理則是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假設。因此,數學家很清楚,知道自己知道什麼。物理學家也很清楚,知道自己大部分事情都不知道。

很多其他系的先生小姐,由於工作性質,容易以為自己知道很多,也很會拼湊有趣的玩具,但是很容易因此而認為自己真的很厲害,什麼都知道,連自己什麼都不知道也不知道。

不過,回頭來看,公設也是來自觀察大自然的啟發,因此嚴格講,數學家也不是很清楚公設的由來,還能在公設上動什麼手腳。因此說有些數學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,也不會太離譜。

如果有物理學家宣稱他什麼都知道,只要問他「質量哪來,電荷哪來,萬有引力常數哪來,庫倫常數哪來」,偉大的科學家就會打回原型。碰到數學家就可以問他「為何有自然數,為何1是自然數,為何所有自然數都有後繼元素」。

嚴格講,there is nothing we know we know.

但是別以為物理學家和你一樣不知道。愛因斯坦的不知道,和你我的不知道天差地遠。

*爲了給自然數一個嚴格的定義,皮亞諾採用序數理論提出自然數的5條,稱爲皮亞諾公設:
  1. 1是自然數;
  2. 每一個自然數n都有一個後繼元素,記作 n+1n+1也是自然數;
  3. 每個自然數都有唯一的後繼元素;
  4. 1不是任何自然數的後繼;
  5. 如果一些自然數的集合S具有性質:
    • 1在S中;
    • nS中,則n+1也在S中。
那麼S = N

大霹靂的起點,那個singularity不是一個(單一的奇)點

Singularity 常被翻譯成奇點,其實 singularity 指的是某個物理量極限不存在的現象。更常被用到的地方是幾何流形或空間上某個點,物理量趨近無窮大的現象。

大霹靂起點也出現 singular 的現象,這時說有某個區域有 singularity ,指的是在時間大約 t0 = 10^-45 秒時,所有物理量都趨近無窮大,或嚴格講,物理量大到我們已知的理論無法處理的現象。

在 t0 之後,我們才有「可以描述物理現象的模型」,那時時空已經存在,物理學家目前還是無法描述 t0 之前的物理,也不清楚,我們現在認知的「時、空」是怎麼產生,是什麼時候產生的。
即使如此, t0 時的模型,是植基於量子力學、廣義相對論是正確下所寫下的「量子重力」模型。我們卻是還不知道如何處理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矛盾,有進展但是沒有大家都滿意的結論。套句李登輝的話,目前的量子重力理論,我們「不滿意、只能勉強接受」。

時間的起點是來自量子重力理論的幾個作用常數,G、hc,反應的是科學家能夠處理的時間極限,或者空間尺度的極限

現在理論的能量極限是普朗克能量~10^19 GeV~10^32 K,有趣的是,1960年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時,人類的高能極限是核融合反應的溫度~1 MeV~10^10K,相去不止十萬八千公里。

t0 那個時間點,時空和所有能量都同時一起出現。嚴格講,科學家手上沒有任何工具可以描述更早或更小的時空。

科學家講的尺度,不是整個空間很小,而是經緯線縮擠成一堆的現象。想像宇宙像一顆有經緯線的地球儀,經緯線間的距離,可以想像成宇宙的尺度 R,越早經緯線越靠近,但是 t0 時的相對結構和現在都一模一樣,只不過地球儀越來越小而已。

 t0 時,宇宙所有地方,所有物理量都趨近無窮大。數學家會說那裡無法分析,但是物理學家如果也這樣說就會失業。

原因很簡單,科學家所知道的物理,在很多面向都會出現無窮大的現象,只能硬著頭皮面對,設法理出一個頭緒,賦予看似無窮大的物理量,其間相對的物理意義。

總之,宇宙初始時的無窮大,不是出現在一個小點上,而是全宇宙都一樣無窮大。管你患貧還是患不均,那裡都不是不貧,也不是不均。

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

紅位移的迷思

在人類知道光波是電磁波的一小部份之前,承襲都卜勒對遠離聲源的聲波波長會變長的現象,類似的效應應用在光波上,還是被稱為「都卜勒效應」Doppler effect ,只是「光波波長」變長就是變得比較靠近光譜的紅色端,所以「波長變長」就被稱為「紅移現象」。只是以前好像沒有人很認真想過,原本的紅色光再變長的話,要怎麼描述。

馬克士威發現光波只是電磁波頻譜中間的一小段,用「紅移現象」代表「波長變長」顯然會造成一些人的困擾,但是習以為常的物理學家為了承襲以往的慣例,還是沿用過去的名詞,一樣以紅移現象代表波長變長的現象。

其實在宇宙學裡,紅移
1+z =  λ0s
是被定義成波長的比值。(z才是紅移)

在這裡,λ0 指的是我們「現在」量到的電磁波波長,λs 代表遙遠光源的原始波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