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的文獻會提到,CMB光子是「物質在大霹靂後三十八萬年釋出的光子。」
我們看到的CMB光子,只有一丁點是在「38萬年前後」和電子有過遭遇,其他的光子多數早就已經「自由自在」很久了,雖然他們確實已經在宇宙初始到38萬年間,和電子遭遇過無數次,也是如此才有辦法達成熱平衡。但是,宇宙裡的軌道電子實在太侷限了,大多數光子想找電子聯誼,已經找到急昏頭,還是一事無成。
我其實都不會說這些光子是「原子釋放出來」,都是說「碰撞或散射後」,這也是「最後散射面」的本意。因為光子多數在宇宙太初就已經存在,碰撞過程有時會被吸收,再釋出,被吸收、被釋出只是一個過程,說「被 原子釋出」,感覺有點怪怪的,好像光子原本就應該是俘虜。
說我們隨時都可以看到和原子遭遇過的光子,嚴格講也還可以勉強說得通。因為我們現在觀看CMB的重點,確實是要看這些有過遭遇的少數光子,藉以了解當時宇宙的大結構(原子分布的狀況)。這些「少數」特別的光子,就是38萬年遭遇現場的目擊者,是第一現場的目擊者,身負重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